《銀翼殺手》 寂寞出版社;2017年09月 |
——賞金殺手瑞克.狄卡德
美國科幻作家菲利普.狄克先生(1928~1982)的代表作。
《銀翼殺手》原書名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?》(直譯: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?)出版於一九六八年,一九八二年改篇成電影《銀翼殺手》(Blade Runner)登上大銀幕。
電影甫上映時,評價普遍不佳,直到一九九三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「國家影片登記表」,始奠定在仿生人作品史的重要地位,成為經典科幻之作。於二零一七年翻拍續集電影《銀翼殺手2049》。
原作初問世時也未受到矚目,反而飽受批評,直至近代才封為經典。
作者菲利普.狄克先生一生潦倒,於一九八二年電影《銀翼殺手》上映前夕因心臟病發過世,然而怹的作品影響力才正要開始撼動世界。
《滾石雜誌》保羅.威廉斯(Paul Williams)先生評:「菲利普.狄克看到了其他作家避而不看的所有可能——有閃閃發光的可能,也有駭人聽聞的可能。」
二零二一年,數百萬人命喪世界大戰,人類瀕臨滅絕,倖存者遠離地球,留下來的無不渴望擁有一隻生物,而負擔不起的人,廠商提供幾可亂真的仿冒品,有馬,有鳥,有貓,還有羊……他們甚至做出仿生人。這些仿生人製作之精巧,簡直難辨真偽,但只有移居火星的人才能擁有。政府深怕人造人帶來浩劫,禁止它們來到地球。瑞克・狄卡德是官方核准的賞金殺手。他的工作是找到逍遙法外的仿生人,將它們「除役」。
隨著時代變化,過去飽受批評、不受重視的作品搖身一變成絕世經典的例子屢見不鮮,《銀翼殺手》正是一例。
只要讀完小說,不難理解為何當時不受大眾欣賞。一九六八年,當時手機尚未問世;電腦才剛使用積體電路;距離約翰.麥卡錫先生(John McCarthy, 1927~2011)提出「人工智慧」概念僅過十二年。
電子科技才剛開始影響世界的年代,雖然早有不少人工智慧、仿生人題材的科幻作品,而眾人仍未深入探究人類與機器人的「界線」。
時至今代,人工智慧科技開始蓬勃發展,越來越多作品開始探討科技發展帶來的後果、可能失控的人工智慧,以及人類與人工智慧的差異究竟在何處。「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?」(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?)成為人工智慧科學的一題大哉問。
在一個戰後時代,擁有活生生的寵物,象徵了一個人的地位,如果擁有活生生的羊,其地位之高自然不在話下。主角瑞克・狄卡德曾經有過一隻活生生的羊,卻意外死亡,為了不丟人現眼,暫且用一隻電子羊作為替身。電子羊再怎麼活靈活現,狄卡德仍一直想要重新擁有一隻活生生的羊。
為了能購買一隻真正的羊,狄卡德接下除役仿生人的任務。為了辨別是否為仿生人進行的「共感測驗」以及與這些仿人生對峙的過程,狄卡德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「一個被植入虛假記憶,以為自己是人類的仿生人」?
——不僅呼應作品名稱,也是這部作品的精髓所在。
或許作品在一些情節編排、打鬥等環節比不上其他通俗小說那般驚心動魄,然而作品裡的概念卻無人能企及。這樣的發想不僅前衛,也引讀者進入難以畫下句點的哲學辯論之中。
不可思議的劃時代作品,科幻的經典之作確屬實至名歸!
◎我們將此書推薦給喜愛科幻作品的讀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