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

在烽火之下.雷馬克《西線無戰事》

《西線無戰事》
好讀出版;2014年09月
「他於一九一八年十月陣亡,那一天,整個前線是如此寧靜沉寂,連軍團指揮部的報告上都只寫了一行字:西線無戰事。」

一九一四年七月廿八日,奧匈帝國塞爾維亞宣戰,揭開持續四年,影響德國俄國英國法國美國日本中華民國等諸多國家的大戰。
由於主要戰區位在歐洲,過去又多以「戰」稱之。
戰事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結束。

作者埃里希.瑪利亞.雷馬克先生,本名埃里希.保羅.雷馬克,於一八九八年出生在德國奧斯納布呂克的一個工人家庭。十八歲那年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,在西線戰事負傷。一九二九年以埃里希.瑪利亞.雷馬克之名(中間名瑪利亞以紀念其母)發表本書《西線無戰事》,獲好萊塢翻拍成同名電影於一九三零年上映。
一九三三年,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獲得政權,雷馬克先生的作品遭禁。二戰爆發前一年,一九三八年,雷馬克先生放棄德國國籍,隔年移居美國。一九七零年逝世於瑞士提契諾州洛迦諾

一九九一年,德國奧斯納布呂克雷馬克先生之名,設立埃里希.瑪利亞.雷馬克和平獎。
本書譽為歐洲最大成就的反戰小說。
其改編電影曾獲美國電影協會選為「百部最偉大電影」。

本書並非控訴,也非懺悔。 它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——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。
親身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雷馬克先生,以自身的經驗撰成此書。今年正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,那個時代的故事,就由雷馬克先生《西線無戰事》告訴我們吧!
本書以第一人稱寫成,以一個涉世未深、年僅十八歲的少年視角,見識這場荒謬的戰爭。
第一次世界大戰,在我國不論社會的討論程度,或是學校的教科書,鮮少有深入探討,也因此對於這場主戰區在歐洲的大戰火,縱使我國也投入資源援助戰事,國民卻瞭解甚少。
時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百周年,從《西線無戰事》一書開始瞭解相當合適。語調輕快,不賣弄文筆,以輕佻的口吻極盡嘲諷大戰,同時也是百姓心裡真正的聲音,不論是當時或是現在,沒有人希望發生戰爭。
「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上戰場殺人」在這般如此扭曲的年代,作者用此書給世界永世警惕。


◎我們將此書推薦給所有讀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公眾授權條款

創用 CC 授權條款
「文心評議城」係由文樂記藉blogger服務建置之私營網誌。
本網誌文字內容以創用C.C. 姓名標示-禁止改作 3.0 中華民國授權條款釋出。
本網誌引用之作品圖像、內文,其版權仍屬原作者、出版商所有,不適用前述條款。